征税和纳税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八课的第二框题的内容,本框题是引导学生解国内的税种分类,理解、学会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。以下是学习啦我们为你收拾的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,期望能帮到你。
《征税和纳税》教学设计
一.课程准则需要在本框的学习中理解和学会税收的含义、基本特点及其关系;知道国内的税种分类,理解、学会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。通过税收及其基本特点的学习,培养自身剖析、理解基本原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;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,提升自身观察、剖析实质问题的能力。理解、学会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,理解偷税、欠税、骗税、抗税是违反税法的行为;可以运用所学税收基本原理,剖析一些主动纳税和偷漏税的事例,说明公民诚信纳税、依法纳税的必要性。
二.教学目的
◆常识目的:
1、识记: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含义、纳税人,知道偷税、欠税、骗税、抗税等违法行为
2、理解:税收的含义、税收的基本特点及关系、增值税、个人所得税的要紧意义、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
3、运用:学生运用税收的常识,观察、剖析生活中关于税收的现象,更好地领会把握税收常识,进一步明确公民诚信纳税、依法纳税的必要性
◆能力目的:
1、通过的特定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感悟中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点,并让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同时提升从生活中获得常识的能力
2、通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亲身体验,现场说法,融合与税收有关的常识,训练学生整理税收有关常识的能力,同时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对税收的常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思维扩展,培养探究意识、合作意识及以及深层次挖掘常识的能力
◆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目的:
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使学生认识到依法纳税是守法和义务的表现,也是公民爱国主义的体现,要热爱自身的国家,自觉诚信纳税,同时增强权利意识,监督、关心关心税收的采用,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,提升自身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。
三.教程内容剖析
本框内容主要讲述征税和纳税的常识,从教学内容来看,学生需要学会的常识有:税收的本质、税收的基本特点是强制性、无偿性及固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,知道税的种类,尤其要学会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常识、理解国内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、理解公民依法纳税的起因、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违反税法的行为,知道公民作为纳税人既要履行义务也要行使权利等等。
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将本框关于税的有关常识与财政的常识相结合,从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出发,理解税收的本质。充分联系现实生活的体验,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理解税收的基本特点,并把握三者的关系,税收三个特点是紧密联系、不可分割的,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收的强制性,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;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。可见,税收的三个特点是统一的,缺一不可。税收的三性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。要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认识到的税的严肃性和重要程度,并结合两个具体的税种: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,具体领会税收的本质及基本特点。再从税收与公民个人关系出发,理解、感悟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,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税收的性质及重要程度,理解依法纳税的重要程度,从法律的角度明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,启发学生自觉树立纳税意识,诚信纳税,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。
四.教学重难点及剖析
1.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点
这是本框教学重点也是难点,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出处,要理解税收的本质需要将它和财政联系起来,需要学生较全面地整理财政与税收的常识,从财政与税收的联系中把握税收的本质,学会这一部分内容对理解财政常识,有要紧意义,但对高一学生来说,有肯定困难程度,常识的本身带有抽象性,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,联系社会生活实质,感悟税收的常识,理解税收的本质,并通过具体的事例,感悟税收的基本特点,这对培养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,而且由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差异,造成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把握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,所以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税收的基本特点有肯定的困难程度,尤其是让学生理解税收三个基本特点的关系,更有困难程度。在教学中,教师要提前创建与税收有关的思维环境,以生活为切入点,让学生在剖析生活、感悟生活中把握税收的常识,这将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。
2.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
这是本框教学的重点,剖析这一问题要先带领学生全面剖析、感悟国家税收的性质,真正理解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还有理解税收与国家职能正常行使之间的关系,进而明白依法纳税不仅是法律的需要,不仅涉及到要做一个守法公民,还要明白依法纳税也是爱国的体现,要通过自身的诚信纳税,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公民,另外,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,还要明白,做公民要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,不仅要履行纳税的义务,还要积极行使公民的权利,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对税的征管,关心国家的税收问题,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,真正理解纳税意识。这一重点的解决,要侧重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,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准则,着重感悟式教学,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。
五.教学活动:
饭后的故事
一天,我和几个朋友到一个餐馆吃饭,在结账时,老板说一共134元,如果不开发票,130元就可以。老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?
学生答:省税钱
师提出问题:啥是税收?,进入合作探究活动阶段
探究活动一: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点
第一播放一段关于打击虚开增值税法票的案例视频
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概括:
税收与强制性、政治权力的联系
第二,以图片为线索,引导学生找到:
税收与财政的关系,财政与国家职能的关系
学生积极探究,认识到:
税收与国家、国家职能、财政收入的联系
师生的共同探究,要形成以下结论:
税收的含义:税和税的征收合称税收,从本质上是,税收是国家为达成其职能,凭着政治权力,依法获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
师提出问题:税收的基本特点有哪几种?
以税收常识为主题,创设电视剧《乡村爱情》之税的故事
出示故事简介:
让学生以编剧的身份,运用税收常识,创设故事情节
在这一流程中,积极设疑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引导学生学习、理解税收的常识:
1、 知道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现象
2、 认识增值税、个人所得税的含义、纳税人和意义
再让学生运用以上常识,边学边用创设故事情节
师生对学生创设的情节,共同探究,得出结论:
1.税收的基本特点是强制性、无偿性及固定性文综之家2. 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收的强制性,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;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。
继续创设故事情节
探究活动二:纳税意识
播放税收宣传视频,师生剖析理解为啥说公民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?
得到结论:
从国内税收的性质看,税收同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。
从税收的用途看,税收是国家达成各项职能的物质保障。
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看,每一个公民在享受国家供应的各项服务同时,需要承担义务,自觉诚信纳税。
概括:纳税意识
1、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
2、行使权利
《征税和纳税》说课稿
一、说教程
本框题是高一必修1《经济生活》第三单元第八课《财政与税收》中的第二框《征税与纳税》。在教程体系上,它是对第八课第一框《国家财政》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,是第八课也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点。主要介绍税收的含义、特点、种类及作为纳税人要依法纳税的有关常识。通过本节学习,有助于学生构建常识体系,全面理解把握教程重点。知道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,每一个人都与税收密切有关。知道税收的有关常识,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,有助于大家增强权利义务观念,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。
二、说学生
由于本课直接联系现实生活,学生有探究的热情,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。但是高一学生接触和了
解的生活实质有限,常识储备较少,本课内容对他们而言有肯定困难程度,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。
三、说教学目的
常识目的:理解税收的本质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;知道个人所得税、增值税等要紧税种,违反税法的
四种主要现象;了解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出处,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要紧功效,依法纳税
是公民的基本义务。
能力目的: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,提升学生分辨比较能力、观察剖析实质问题的能力。
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目的:树立依法纳税思想,增强主人翁意识,增强权利义务意识。
四、说教学重点和难点
教学重点:税收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: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
教学难点: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
五、说教学理念
以高效课堂理念为指导,在教学流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的能力。组织和引导学生预
习、展讲,并准时给予常识补充,协助学生解决问题。
六、说教学办法
主要使用讨论法、展讲法、讲授法。
七、说教学筹备
学生依据导学单预习新课,小组讨论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,采集材料筹备展讲。
教师采集有关征税和纳税的时政材料;课前预习熟知本节学案。
八、说教学流程
导入新课
教师: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国家财政的有关常识,请大家回忆财政收入的组成,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
分组成,其中最主要的出处是什么。
教师引导: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,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程度。下面大家就来学习税收的有
关常识。
梳理常识框架,布置展讲任务 含义 特点及其关系
行为税为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
违反税法的行为 公民应增强税收的监督意识
税收资源税、财产税
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能力来布置任务:
任务一:税收的含义
任务二:税收的特点及其关系
任务三:税收的五大种类及其征税对象、包含的税种
任务四: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税对象、纳税人、功效
任务五:为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
任务六:违反税法的行为
任务七:公民要增强税收的监督意识
学生讨论、展讲
教师补充点拨
1. 税收的含义
税收的含义比较轻易理解,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税收的主体、目的、方法、依据和对财政的用途这五个方面来把握。
2. 税收的特点及其关系
强制性。强制性是税收不同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。
无偿性。国家获得税收收入,既无需返还给纳税人,也无需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。
固定性。税收是无偿的、强制的,处置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,因此,国家征税之前需要依法律形式,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,不可以随意变动、征收。当然,税收不是一成不变的,伴随经济的进步和国家借助税收调节经济的不一样需要,国家可以调整税收政策。
税收的这三个特点是紧密联系、不可分割的。
教师点评:无偿性需要需要有强制性,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;强制性、无偿性决定了需要具有固定性。
3. 国内税收的种类
概括:依据税收的征税对象,现在国内的税收分为五大类,共20多种。在这些税收种类中,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。
结合导读单上的表格重点学习这两种税收。
结合教程有关链接,知道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和计税方法。
教师概括:个人所得税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方法,就是个人所得越高,税率越高,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,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。
教师点拨: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分段计算的,个人收入3500元以内不计税,多余3500元以上部分,按不一样税率分段计税。
4.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
为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
第一,这是由税收的性质和国家、集体、个人关系决定的。国内的税收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、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。第二,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出处,是国家赖以存在和达成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。因此,公民在享受国家供应的各种服务的同时,需要自觉诚信纳税,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,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。
2. 偷税、欠税、骗税、抗税是违法行为
对于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分别从表现和方法两个方面来把握。注意强调偷税和骗税有哪些不同。
3. 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
教师概括: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后负税人,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,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职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,关注税收的征收和采用状况,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、检举,维护国家利益和自己利益
概括
这节课大家重点学习了税收的有关常识,知道了税收的含义、特征及其关系和种类,重点知道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,知道了它们的征税对象和计税办法。同时大家还学习了依法纳税的有关常识,知道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,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。这对于大家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,认识国内税收的性质和意义,增强依法纳税意识,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等将有重大指导功效。